BBC纪录片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.The Men Who Made Us Spend.2014 揭秘“双十一”类的促销陷阱套路
在双十一刚结束没几天,商家又在炒作双十二促销即将到来的时候。看看这部纪录片反思一下自己的购物剁手行为是很有必要的。我们为什么要买东西?谁让这个世界变得无节制消费?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?调查记者雅克•佩雷蒂审视了无节制消费潮流背后的机制,得出了答案。
《The Men Who Made Us Spend》 是一部精心编排的纪录片,条理清晰地介绍了现在消费活动中的种种"陷阱"。物证举例得当,专家论述明了,历数"首恶"时画面褪色,一张典型"商业成功人士"的宣传照赫然出现,总是带着一张得意洋洋的笑脸。然而其亦并非无暇,反而总显着相。
原来,使这个世界变得无节制消费的元凶,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广告员和市场推广员,而是这诸多因素背后那些首先改变产品然后改变我们的人们。纪录片表明,长久以来,制造商都梦想着在消费者大脑中植入“升级”观念,从而让无限消费成为现实。他们首先瞄准未被开发的儿童市场,学习应用向儿童销售的方法,从而增加向成年人的销售。但是,那头最肥的能够带来现金的奶牛却来自恐惧——通过挖掘消费者的恐惧,制造商发现了一个对健康和安全产品有巨大需求的世界。
了证明其论点,推导过程未免粗暴,最遗憾的莫过于视角的单一。当然一部片子不可能包罗所有思辨,重要的是看过片子还需继续生活、继续消费下去的人要认识到这一点。看完之后,得出的结论是"万恶的资本主义","再不买XX了",只是把这当成又一台315消费者晚会,而you deserve better than that.
本片中对消费的比较里,预设着一个成见:"用更少的钱买更好的东西是好的消费, 而更好的东西就是有数据证明的性能更好的。" 而比拼数据,比拼hardcore,亦会陷入陷阱中,种种返利,红包,比价,抽奖,打折会打扰你的决定,买二赠一让你不自觉地拿起一个又一个。尤其如今的公司纷纷开始注重数据收集分析,机器会很擅长帮你挑到你真心觉得)最划算的交易。
本片共分三集,从三个方向讲述
第一集:通过减少产品寿命促进购买(灯泡使用时间/Ipod电池不可换)很多人购买并不知道为什么。营销让人们觉得购买能让自己跟上周围,更加时尚(比如最新款的Iphone)电灯泡在刚刚发明后不久,需求量非常大,但就这样灯泡生产大佬们还是不满足。1924年,全球几大电气公司在日内瓦开了个会,签了份协议:所有生产商统一将电灯泡的使用寿命从2500多个小时降为1000个小时。行业内这叫“计划报废”,就是某个东西本来可以用更久,但是到了时间便会有关键零件自动报废,导致整个产品都不能用,只好换新的。还有一个例子是打印机的墨盒,许多打印机墨盒内自置了一个“计数器”。打印一张纸就计数一次,总数五万次,计数完墨盒就不能用了。但是有人发现,把墨盒拆开重置“计数器”,墨盒起码还能再用三个来回。
第二集:利用人们的恐惧。利用人们怕变老的恐惧,医生开发了血清注射;利用人们对心脏病的恐惧/创造出没有的恐惧,药品和漱口水畅销。人们最大的恐惧是死亡。抗衰老行业的大部分行为被医学机构认为无效。比如2014年,英国每天吃心脏药的人超过800万,但实际上真正有心脏病风险的人只有大约三分之一。而在我国,保健品、营养品更是数不胜数。它们的成分有什么特别的吗?其实大多数都很普通,人们花钱只能买一份心安。而像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“XX药酒”,还被曝出不仅对健康没有帮助,长期饮用反倒还会损害老年人身体。甚至连我们日常洗手用的香皂都有夸张成分。有专家实验,宣传抗菌杀菌效果超群的香皂,其实和普通香皂没啥区别,唯一区别就是贵。
点击左下"阅读原文"链接观看全片
-THE END-
防失联、交流群、合作推广 可扫码或加 lovedoc2000
前次推送(2018/11/22)
日本纪录片 中国之食文化.中国の食文化.1980 介绍中国80年代的美食 80年代真实的生活场景再现 非常值得怀旧观看
【大秦帝国】值得用流量刷的国产剧!这位“老秦人”16年书写505万字,为“大秦帝国”正名
历史推送
最近大家都在看